close




    烘爐窯



    • 地 址:239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13巷
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位於213巷的烘爐窯為一四角窯,老窯廠保留完整四角窯身與煙囪。日治期間引入的四角窯,對鶯歌製陶技術產生決定性影響,業者捨棄柴燒的蛇窯,改採煤燒的四角窯,製成磚瓦及質感較為細緻的陶瓷器具,但由於四角窯會造成的空氣污染,讓早年鶯歌成為天空灰暗的「黑都」。四角窯雖然火力均勻,但為加強抽氣的結果,導致四角窯煙囪又大又長,甚至還有一窯二煙囪情形,而這一支支四角窯大煙囪,也妝點出鶯歌早年特有的天際線。爾後,隨著隧道窯與電窯問世,加上政府禁燃燒生煤,舊式窯爐紛紛被淘汰,煙囪陸續遭到拆除,污染鶯歌空氣最劇的四角窯也幾乎拆除殆盡。目前只剩中正一路與文化路口附近的「合興窯」保留二座四角窯煙囪,窯身尚稱完好。





      汪洋居



      • 地 址:239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75號
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中西合併的兩層樓紅磚建築,至今女兒牆與其牌樓仍保留的很好,特殊之處為位在牌樓上的四個甕都加上了避雷針,比起其他幾間舊宅保存的都還要完整,值得細細欣賞。 「汪洋居」,以及鶯桃路六六八巷的「步雲居」等古厝,都興建於日據時代,也是當年地方人文、產業發展的見證者,建物結構、建材、格局更記錄著當時建築的特色與風格。






        成發居



        • 地 址:239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35號
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大正8年(1919)由陳發所興建的「成發居」,建築形式是以五開間四合院為主,人稱「發伯」的陳發,原本是在「石頭溪」柑園一帶經營碾米和建材生意,後因大漢溪氾濫,遂於文化路上興建「成發居」,經營碾米廠和米店的生意。拱門造型的亭仔腳是由清水紅磚砌成,富有早期荷蘭建築風格,立面牌樓及女兒牆也相當具有特色。






          蓋淡坑遺址



          • 地 址:238新北市樹林區信和街49巷底
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已有百年歷史的蓋淡坑自民國48年封坑後,於92年時,在地方有心人士的整修下重見天日。蓋淡坑煤礦產量為當年山仔腳所有礦坑之冠,日人據臺後,就因看上蓋淡坑的煤礦資源才興建山仔腳驛,做為運輸煤礦的專用車站。蓋淡坑鼎盛時期,人數曾高達千人以上,光復後,因挖掘日深,冷礦爆炸事件頻傳,不得不走 上封坑的命運。






            柑園里─林家古厝



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38新北市樹林區柑園街2段203巷13號
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堂號林勝利的林家古厝是樹林市迄今年代最久、保存最為良好的古厝,由於盛名遠播,常吸引電視臺前來取景。歷史已有一百五十年的林家古厝是少數仍維持土角結構的古厝,其渡臺始祖為臣有公,子孫綿延至今已傳十八世,柑園名人林媽喜校長就出生於此古厝內。



            林本源園邸


            • 林本源園邸

            • 林本源園邸

            • 林本源園邸


            林本源園邸





            橋林本源園邸,是目前臺灣僅存最完整的園林建築。古時候的豪門富商,為了追求居住的享受,或是希望利用精緻的園林建築來招待官家與生意往來的巨賈,往往不惜鉅資,興建精緻優美的園林。但是由於天災、戰亂,以及時代的遞移,現在多已殘破不堪,甚且早已消失,僅存於文人筆墨或歷史紀錄之中。何其有幸的是,板橋林本源園邸雖從民國三十八年後屢遭破壞而日益傾頹,但也歷經多位文物專家根據考據多次整飭修建,恢復了昔日的部分舊貌。板橋林本源園邸可以說是先人所遺留下來的珍貴歷史遺產,是一座認識臺灣歷史與傳統建築的寶庫。




            交通資訊





            1. 大眾運輸:公車,310、307、三重客運9路北門街站下,公車綠10、701、702、264林家花園站下


              自行開車:
              1)北二高:中和/板橋交流道下-->板橋文化路-->右轉民權路-->左轉公館路-->接西門街即到達
              2)中山高:五股交流道下-->接二省道-->右轉思源路-->上大漢橋-->右轉文化路-->右轉民權路-->左轉公館路-->接西門街即到達


              鄰近停車場:
              1)板橋第二運動場
              2)府中停車塔
              3)林園停車場(私人)






              大觀義學



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20新北市板橋區西門街5號  
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大觀義學又稱大觀書社,位於林家花園的北側,建於清同治12年(1873年),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。建築型制仍完整地保留下來,已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。義學既是學堂,亦是廟宇,正殿供奉文昌君,與兩側的書僮和劍僮皆為建廟之初即有的古物,為新北市境內最為古老的神明雕像;座前同祀孔老夫子,至今仍是新北市舉行祭孔儀式之地,而每逢考季總有學子前來祭祀,祈求考場得意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三重林氏古厝



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41新北市三重區後竹圍街及自強路口
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又名崇德居,建於八十幾年前,是三重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厝。紅牆紅瓦的三合院落,雖置身鬧市裡,卻有恬靜安然的氣息,那種舊時的生活痕跡,溫暖許多人的記憶,屋頂簷樑間的剪黏和厝身的水車堵,出自名師陳天乞之手,大廳則是由建造先嗇宮的師傅群完成,氣派莊嚴,極具觀賞價值,若幸運得遇主人,千萬記得要求入內參觀。


                 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敢部隊指揮部碉堡遺址(文史影像公園)



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43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一段352巷


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二次大戰末期,日本為防衛美軍攻擊臺灣,在臺灣本島部署五個師團、七個旅團,北部最主要者為部署於臺北的第六十六師團,師團長為中島吉三郎,部隊代號「敢」,就是泰山區民口中「敢部隊」。「敢部隊碉堡遺址」在明志路一段352巷底,隸屬同榮里,位居隱密視野良好的半山腰,當時是日軍戰鬥司令部,作為參謀本部及發號司令處,碉堡分上下兩層,一樓設有樓梯通地下室,內部隔成一間間房室,大小不一,寬約2至4米,深約3.65至4.5米,設衛浴及辦公室,依空間研判,駐軍約30至40人。碉堡前原有約0.7公頃的同榮兒童公園、土地公廟與涼亭,區公所為保存日本軍在北臺灣軍事部署的原貌與歷史,特擴大碉堡與公園的教育和休閒功能,結合區內各重要景點影像,建立為鄉土教學據點的文史影像公園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溝仔墘老街牌樓



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43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一段256巷
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溝仔墘老街又名仁和巷,即今明志路一段256巷。「溝仔墘」即指小溪流旁邊。清乾隆時期漢人至山腳地區開墾,在此形成聚落,小溪流則是引自大窠坑溪水,用以灌溉農田。溝仔墘開發甚早,但真正有了商業雛型,是在清光緒年間,由於位於林口往返新莊、臺北必經要道上,林口附近的農產品,經此陸運至新莊或埒頭,再船運艋舺等地,溝仔墘街自然成為人們休息和採買日常用品的地方。溝仔墘街約100多公尺,但聚集了四十多戶人家,經營茶、米、雜貨、染布、藥房、 木材、客棧、豬肉攤、剃頭店等,造就百年前繁榮景象,但自明治37年(1904)新泰路、泰林路完成,及昭和4年(1929)明志路拓寬為汽車道後,溝仔墘街逐漸沒落。今日的溝仔墘老街,已成為純住家的社區,但仍然能從建築文物中找尋當時的景象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明志書院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43新北市泰山區明志路二段276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「北臺首學」美譽的明志書院,位於明志路二段276號,是北臺灣最重要的文化史蹟之一,比北臺灣第二所書院臺北市「學海書院」整整早了80年,泰山區的明志路、明志國小、明志科技大學等都因此而命名。清乾隆28年(1763),福建汀州永定籍貢生胡焯猷鑒於北臺無學舍,捐出瓦屋一進五間、廂房十二間的屋舍成立義學,以及八十甲水田做為學產,以租佃所得供應書院的各項開支。隔年夏,閩浙總督楊廷璋撰文以誌此事,並將義學命名為「明志書院」。乾隆34年(1769)新莊墾首郭宗嘏亦響應義舉,捐出一百六十一甲水田、二十九甲園作為學產,使明志書院的規模更大,名氣更盛。然當時北臺淡水廳衙門位於新竹,歷任淡水同知以「士途不便」,於乾隆46年(1781)將明志書院遷至新竹,原址更名為「新莊山腳義墊」,也由於這個義墊,泰山才有「義學」的地名。明志書院原來的規模相當大,約可容納百餘人,但因年久失修而於道光年間傾倒,現在的明志書院外觀,是日治大正10年(1921)泰山士紳發起募捐重建,因經費因素,只建第一進正身外加兩側落廒間,廳內供奉「紫陽朱夫子神位」「貢生胡焯猷祿位」。明志書院也曾於(2003)民國92年6月因年久失修而傾塌,幸經地方人士及相關政府單位努力整修,以古蹟修復工法於民國94年(2005)恢復舊觀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於明志書院前,有座敬文亭,清同治13年(1874)修建此亭時留有石碑一方,記載年代及捐銀者名錄。敬文亭的原貌已難尋,現存樣式為日治大正時期重修,雖非真蹟但亦有其歷史意義。敬文亭為古人焚燒字紙的地方,科舉時代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」的觀念,和環境艱困百姓讀書識字不易的情況下,因此對學問懷有相當尊崇的態度,進而表現對文字的敬重,對於書有文字而無用的紙張,必敬慎收集至敬文亭焚燒,有彰顯「過化存神」的意義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坪林尾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32新北市坪林區坪林茶業博物館左前側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坪林歷史最悠久的「古董級」橋樑,由日據時代(1912年)迄今,己近百年,為昔日北宜古道上最主要的橋樑。橫跨北勢溪,往來車輛絡繹不絕。無奈年歲摧殘,在坪林新橋、坪林拱橋相繼完工通車後,功成身退的坪林舊橋,己轉為行人與單車專用的觀光橋樑。獨特的菱型狀橋墩,在山水之間留下完美的歷史鏡頭,現列為古績之橋樑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建築特色: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一)本橋創建於1910年,1924年修建,年代悠久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二)本橋建築工法、結構、造型皆具特色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三)本橋與坪林區的歷史發展息息相關,昔日為臺北經坪林通往宜蘭重要橋樑,是坪林區人共同回憶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新店獅仔頭山隘勇線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31新北市新店區獅仔頭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獅仔頭山隘勇線最初為原住民泰雅族部落屈尺、大豹兩社的獵場,清乾隆時期,漢人來此墾拓,種植水稻、茶葉與柑橘,日治時期,則有日本人在此設有隘勇線,以保護日本人在此山區開採樟腦。同時,台灣民眾亦曾利用此地險峻地形做為抗日基地。因此這座山留下了隘寮、古碑、戰壕、古井、土匪洞等歷史遺跡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年8月公告指定為縣定古蹟後,已修復清理包括菁礐池(泡製藍靛)、石寮遺址、戰備壕溝、古井、防番碑等古蹟點,並設有解說牌;還建有登山步道、休憩平臺與公共廁所新設施,同時,特別新設一座記錄日番衝突「防番碑」,讓民眾可拓印、並了解歷史事件。此處既有優美的自然景觀,也有相當具價值的人文史料,非常適合家人、好友前往登山、健行,全程步行約2至3小時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戰俘營紀念碑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31新北市新店區新潭路三段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45年春,日軍將囚禁於金瓜石的戰俘,遣送到新店塗潭山區;臺灣戰俘營紀念協會在1997年,找到磺窟戰俘營遺址,於1999年立下紀念碑。從此,每年11月下旬,協會都會到此舉行紀念會,獻上追思的罌粟花圈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永安居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22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三段8號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永安居現為三級古蹟,是深坑古厝中最出類拔萃的第一美宅。位於106縣道上,依山勢坡度於1912年建造。層次分明、工構嚴謹,處處充滿防衛家園的設計,是很典型的「防衛型」古宅。為了遏阻盜匪,銃樓、銃孔、多層次圍牆,將宅院保護得嚴嚴實實,維安可說是做到了真正的滴水不漏。此外,永安居也集臺閩建築之大成,工法講究、風水講究,就連燕尾羽屋脊也不輸人,泉州安溪樣式的燕尾圓弧,不是有地位的主人家,還無法興建這樣豪宅呢!這座臺灣十大美宅之一的絕美古厝,週末開放參觀,若是平日,則需電話預約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茶路古道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22新北市深坑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由東向西貫穿深坑區中央的景美溪是深坑早期的交通命脈,在產茶全盛時期,深坑的茶葉多由景美溪運輸,但自清同治年間,已有茶農循北宜舊路自深坑擔茶到六張犁,販賣於街肆(即今吳興街)上,再購日用品循原路回深坑,這條路就是現今一般人所稱的茶路。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今日的茶路,因為富德公墓和福德坑的闢建,使得茶路變得柔腸寸斷,不復舊觀,如要前往,需加以規劃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深坑國小禮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22新北市深坑區文化街45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深坑國小禮堂建於日治時期,建物大抵保有日治時期風貌,可見證深坑地區之教育發展。禮堂建物之地基、承重牆、牆柱等仍為原物,空間格局也仍存原狀,具稀少性及學術、建築之價值,已被列為歷史建築。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鹽寮抗日紀念碑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28新北市貢寮區鹽寮抗日紀念碑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鹽寮抗日紀念碑位於鹽寮海邊,清光緒二十一年,日本能久親王率近衛師團大軍由此登陸,大舉進據臺灣,展開五十年殖民統治史,日軍並於鹽寮登陸地立下登陸紀念碑。臺灣光復後,鄉公所將原碑廢除,改建抗日紀念碑,藉此提醒國人當年日軍侵臺之黷武罪行,並緬懷抗日先烈英勇精神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瓜石神社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24新北市瑞芳區金瓜石段36-3、37-1、39-14、39-24、39-67地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神社係1933年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接管金瓜石礦山後所建,因開採金礦,後人又稱為黃金神社,奉祀『天照大神』。因缺乏維護,現今只剩下石柱、地基供人憑弔,但其日式神舍規模隱約可見。視野遼闊,可眺望茶壺山及俯瞰金瓜石聚落。黃金博物園區內有石階步道可通達至此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林添楨銅像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07新北市萬里區野柳地質公園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野柳第二區內立著一座銅像,是一位捨己救人的英雄,他叫林添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林添楨在一次意外事故中,由於挺身搶救一位掉落海中的遊客,卻不幸的犧牲了自己。在不幸遇難前,他已經先後四次救起不慎落海的人。他是萬里、野柳人心中的英雄,由於受他的情操所感動,於是在意外發生的地方豎立起他的銅像,受後人永遠的景仰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事情發生在民國五十三年(風景區管理所尚未成立,屬開放性),當時林添楨是在風景區裡賣涼水的小販,(碑文上所記載的漁夫是他的主要工作,而賣涼水是因天候不佳, 兼差貼補家用)那天有幾個華僑觀光客(學生)在仙女鞋附近岸邊照相,其中有一名被拍攝的人,因不慎失足掉落海中,在旁的林添楨不顧天候惡劣, 奮勇下水救人,經過一番搶救仍無法將學生救起,而林添禎也被一陣大浪給吞沒(被大浪沖打到暗礁),因而喪命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交通資訊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 1.淡水客運(在淡水捷運站前搭車→往基隆,在野柳站下車) 約每30分鐘一班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國光客運(台北國道客運總站搭車→往金山青年活動中心,路經忠孝東路、聯合報→ 在野柳站下車 ) 約每20分鐘一班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.基隆客運(基隆火車站旁搭車→往金山,在野柳站下車) 約每15分鐘一班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S: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   在野柳站下車後,便可看到明顯的指標,並請步行約十分鐘前往野柳地質公園。步行途中,會經過保安宮及野柳國小,野柳地質公園即位於野柳國小的隔壁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【註】:國光號由台北總站發車後,會繞台北市區蠻長一段路,費時較久。建議可直接至忠孝東路四段的聯合報大樓斜對面國光號站牌搭車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台北站→野柳=車程約1小時20分,票價約95元。聯合報站→野柳=車程約1小時,票價85元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 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行開車:請注意公路指標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 中山高速公路→在金山╱八堵交流道下→左轉接台二線→往金山方向直行即至野柳。(請勿進入野柳隧道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 北二高→在基金╱萬里交流道下→左轉接台二線→往金山方向直行即至野柳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請勿進入野柳隧道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. 由台北走2甲省道,經陽明山、金山,接2號省道往基隆方向前行,經國聖埔海灘不久即抵,全程約47.5公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. 或自淡水走2號省道,經三芝、石門、金山可至野柳,全程約54.7公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. 若自基隆走2號省道,經萬里至野柳,全程僅15.9公里而己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rrow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rrow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站熱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創作者 dana109 的頭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ana109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ana109的部落格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ana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