許顏橋



    • 地 址:208新北市金山區中正路17號
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金包里大路經日人路與河南勇路交叉口不久,便可見到許顏橋,這座帶給當地人許多方便的小拱橋,據說是一位熱心的商人為了商旅方便而出錢出力建蓋的,成為當時廣為流傳的義舉與佳話。






      博愛中藥舖



      • 地 址:208新北市金山區金包里街


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位於慈護宮附近,從清朝時代就已存在,迄今仍在營業。博愛中藥舖不僅以仁心仁術看顧金山人的健康,也為金山區保存了百年老店的建築。作為今日金包里老街最具代表性的老建築,店內的藥櫃和藥罐都已經超過百年歷史,整體建築屬於南洋風格。





        泰豐米舖



        • 地 址:208新北市金山區金包里街
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與博愛中藥舖相鄰的泰豐米店,門面仍舊保留木板門,百年來盛米的木格子依然維持著開店時組裝、打烊時再拆卸收妥的作業方式,米店中猶可見到稱米用的老磅秤和兩層樓高的碾米機,早年舉凡去稻殼、分類等工作都是由它完成。





          金聲橋捐銀紀念碑



          • 地 址:208新北市金山區金包里街

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位在金山老街上的金聲橋捐銀紀念碑,若不仔細找或由當地的文史工作者帶領,可能無法一睹它的真面目,僻處在金山老街和福德街(現此規劃為美食街)交界的一處角落上,旁邊還堆滿紙箱,在碑上刻有當年捐銀造橋的資料,雖然刻文淺淡,已難辨認,仍可撫碑遙想當年一路一橋得之不易,都是由居民涓滴而成,借此也可緬懷先民開墾的艱辛。


           



           




            東街溪東巨石



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23新北市石碇區石碇東街


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在東街溪的橋下,有從前渡河留下的巨石,是相當難得的景象,假日休閒,可以來這邊體驗一下美麗的景觀。





              石碇東街



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23新北市石碇東街
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石碇東街昔稱內月仔,發展較西街〈中埔〉慢。清朝石碇開發早期,石碇為當時茶的買賣集散地,因為西街腹地小,便有人開始往東街居住,帶動了東街的發展,道光年間形成小街市。過去這裡很熱鬧,日用百貨每樣都有,大家都要到石碇來買,因此又叫做「小迪化街」。坪林來石碇,或是臺北要去坪林、宜蘭都要經過這條街。這裡特殊的「吊腳樓」建築形式,是居民為解決腹地狹小所發展出來的。石碇東街的街道裡因為房屋距離很近,且為了充分利用空間,因此街道的上方均為建築物所覆蓋,而成為名符其實的「不見天街」。街內曾是本區有名的菜街,而今僅有幾攤菜販和以賣豆腐出名的老店,每到假日來此來參觀的人潮可是不少。





                大小山豬石



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23新北市石碇西街
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石碇西街的橋墩有相當特別的兩塊石頭,外型宛似山豬,又因為大小兩塊石頭靠擠在一起,所以又稱作大小山豬石,是相當的特別天然地理景觀。另外在景觀中的高架橋墩,是全東南亞最高的橋墩─北宜高速公路橋墩。到石碇,可別錯過這邊的大小山豬石。


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 






                日日用打鐵店



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42新北市新莊區新莊路414號
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日日用打鐵店創立於民國二年,曾享譽國內外,贏得「新莊打鐵王」的美號。目前仍以傳統打鐵方式製刀,以白鐵、黑鐵內包鋼片製成,透過冶燒、錘鍊、削刀等過程,無論農具及其他家用刀具都鋒利無比。



                 


                 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碧華布街



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41新北市三重區碧華街
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碧華布市仔,是各式布匹的批發中心,曾有二、三百家布行在這裡開業,隨著成衣界沒落,如今僅剩三分之一商家以碎布批發維持。三重區公所於民國九十五年開始規劃轉型為「布莊博物園區」,希望透過街區內密集之布業商家,將生活環境中各種集體記憶資產,包括人文空間資源、鄉土文化地景、濃厚人情味、厝邊隔壁皆親戚的家族經營特點,以及出外人到北部打拼,渴望出頭天的霸氣,展示於大眾面前,同時藉由結合鄉土教學、藝文活動、傳統節慶、布藝文化與觀光產業等,全力成為一座不僅只是靜態展示,更是充滿居民活力與產業生命力的動態博物館。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 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明德堂香鋪



                  • 地 址:221新北市汐止區中正路303號

                    景點簡介



                  人們在崇敬神明、袓先時,點香是不可或缺的動作,藉著緩緩升起的輕煙,傳遞人間祈願上達天聽。即使在許多傳統行業式微的現代社會,只要人們仍然敬神念祖,製香、賣香這一行就不會變成夕陽產業。在汐止區一條深幽小巷中,創立於民國元年,已傳承三代的「明德堂香舖」,仍不間斷的飄出我們記憶中的香氣。
                  始祖王才從大陸移民來臺,一到臺灣,便先找個客棧住宿,老闆看中他的老實,便把王才招贅進來,成為自己的女婿。之後,王才夫婦繼承了父親留下來的客棧。王才會做香,正好汐止地區盛產作香的原料——楠木,所以趁地利之便,夫妻倆便把客棧改成香舖,也就是現在的「明德堂香舖」。除了中正路上的老店,明德堂在汐止的汐萬路及連興路開了兩家分店,由王氏家族傳人繼續傳承製香的老經驗,而汐萬路的明德堂,正面臨無人繼承的危機。早期製香全靠人力,明德堂
                  店內做好的香,會晾在基隆河畔
                  乾燥,製香師傅每天第一件事,就是要看天氣,如果太陽肯幫忙,晒個半天就夠了,當年熟練的製香師傅,一天可以做上一百斤。
                  香舖可以依照顧客的要求,訂製各種香氣、形狀的香,像是人參香、沉香、拜天公用的「盤香」、長六尺足有拳頭粗的氣派「巨香」。
                  製香一般是用竹枝,師傅先一把抓起幾百支竹枝,將長度的四分之三浸水,再放進竹篩中沾滾一遍香粉,散成扇狀以免沾濕的香粉結塊粘黏,同樣的動作重覆三、四次,再晒乾即可。
                  過程聽起來簡單,能否製出好香最大的關鍵是香料,一種香往往混合好幾種香料,例如磨成細末的沉木、檀木、楠木、檜木,再混合麝香、靈貓香、海貍香、龍涎香⋯⋯而成,混合的內容及比例,可是香舖的最高機密。現在,明德堂仍堅持用較貴的天然香料,燃燒的煙才不會傷身,但製作已委託工廠幫忙,要用香不怕買不到,只是少了河畔聞香的機會。
                  據說,神明要點三炷香,祖先則是兩炷,鬼魂則只用一炷,小小一支香,傳達人們對未知世界的態度。


                  arrow
                  arrow
                    全站熱搜

                    dana1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